科普园地

【迎亚运 话健康】沙滩排球运动损伤,要当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8-17  阅读次数:

沙滩排球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1996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也是第19届亚运会的热门比赛项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沙滩排球是一项相对安全的体育运动,但随着职业化进程和对运动技战术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训练、比赛的强度和密度不断加大,沙滩排球运动损伤也逐渐成为影响训练和比赛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沙滩排球的训练和比赛。

本文就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简单介绍,目的在于了解沙滩排球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发生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总体而言,沙滩排球的确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运动。沙滩排球比赛场地松软,队员肢体与场地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相对较小,身体各环节承受的应力也较小。尽管隶属集体项目,但由于双方仅两名队员隔网对抗,在8m×8m的场地上彼此冲撞的机率也降低。这些因素均可能造成沙滩排球的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此外,沙滩排球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不受性别、运动年限和运动级别的影响,急性损伤的性质多为拉伤、扭伤和挫伤等软组织损伤。

二、沙滩排球的运动损伤有其特定规律。大数据显示,沙滩排球运动员的急性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足踝、指和腕部,并呈现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的趋势;慢性损伤发生部位则似呈相反趋势,以腰背、膝、肩多见。指、腕、足踝等肢体远端部位的骨骼、肌肉等解剖结构相对近端肢体细小。手、腕主要完成精细动作;足踝则承受躯体重量,是人体多数躯体动作的支点。沙滩排球的远端肢体技术动作灵活多变,比赛双方上场队员少,使运动员的触球次数、跑动距离相对提高,造成远端肢体承受较大的应力,导致手指、腕部和足踝等部位急性损伤机率增加;对于慢性损伤部位,由于沙滩排球场地松软,很多技术动作如扣球、拦网,要求增加腰部肌群的协调和稳定性以保证动作的完成。沙滩排球训练和比赛多存在腰背部的反复过屈(如弓步接吊球,跨步接、垫球)和过伸(如扣球、跳发球等)。尽管腰背肌肉、韧带等保护支持组织发达,反复应力刺激也容易造成该部位的软组织慢性损伤。由于训练、比赛中挥臂动作较多,如长期在不当位置对飞行轨迹多变的来球扣、接,极易引起肩部的慢性劳损。此外,沙滩排球上旋球较多,且垫出的球多与网平行,如果双臂回旋肌力较弱,也易造成肩部慢性损伤。对于膝关节来讲,沙滩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如起跳、扣球和拦网等多要求膝关节在半屈曲位屈伸和扭转,此时内、外侧和十字交叉韧带以及两侧肌肉均处于松弛状态,难以有效保护膝关节的稳定性,是沙滩排球运动员易患髌腱炎(跳跃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运动实践中,队员往往忽视轻微的远端肢体急性损伤。事实上对远端肢体损伤部位的反复刺激除造成损伤部位病程迁延以外,还会使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不自觉的将运动量集中于对侧和近端肢体。由于人体骨架类似链锁结构,远端肢体的急性损伤易通过改变对侧和相邻关节的应力而造成其他部位关节的逐一损伤。因此在治疗近端肢体慢性损伤时注意对远端肢体运动损伤的防护不容忽视。

三、导致沙滩排球运动损伤的运动训练诱因不容忽视。身体机能欠佳、长期动作重复、准备活动不充分和技术动作不规范等是导致运动员急性损伤的主要运动训练诱因。因此,根据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以及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滩排球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慢性损伤,运动训练诱因主要集中在带伤带病训练和长期动作重复等方面。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损伤、创造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减少慢性损伤的主要手段。值得关注的是,分别有18.2%和4.4%的运动员认为场地设施不佳是导致沙滩排球急性和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质量的训练和比赛硬件条件,也是确保运动员身心健康,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及时根据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调整运动负荷、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改进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